4月4日,我市召开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动员会,会上下发了《西安市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 PM2.5 浓度、优良天数、重污染天数等关键指标设定目标,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坚决打赢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目标:
推进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行动方案》总体要求是: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坚持先立后破、稳步调整,按照标本兼治、重点突破、创新机制、共治共享的思路,推动结构调整、实施治理工程、开展专项行动,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解决制约空气质量改善结构性、根源性问题,推进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2023年目标:PM2.5浓度不超过4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不少于253天。
2025年目标:PM2.5浓度不超过41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不少于263天。
2027年目标:PM2.5浓度不超过3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不少于275天。
“四个推进”确保目标达成
《行动方案》明确了治理目标,细化了任务措施,坚持做到“四个推进”。
全面落实,加严推进:
全面对标对表省上要求的“持续加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加快推动‘引热入西’(北线)长距离供热项目实施”等41项工作任务;加严推进“推动燃煤热电企业关停、实施高排放企业关停和退城搬迁、加强道路积尘管理”等10项工作任务方面;同时,结合我市实际,自加压力明确了“推进产业园区集中喷涂(钣喷)中心建设、常态开展生物质(如秸秆、锯末等)禁燃监管工作”等9项工作任务。
直面问题,扎实推进:
《行动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大气污染的根源性、结构性问题,聚焦能源结构、供热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减少源头污染。坚持科学精准,重点围绕“生物质燃烧源、燃煤源、移动源、工业源、扬尘源”五个重点方面,明确了散煤治理、秸秆禁烧、垃圾焚烧企业提标改造等硬性指标。同时坚持有序推进,第一年着力实施深度治理;前三年按照“先立后破”的原则,把该立的工作立起来;后两年见成效,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牵头唯一,首责推进:
在任务分解时,按照“1+3+22”原则构建方案体系,即:1个“总方案”,3个“专班工作方案、督查考核工作办法和问责办法”,22个“各子方案”。据悉,每项任务明确一个市级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各牵头单位既要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又要肩负起完成任务的首要责任,各参与任务的单位要密切配合,选优配强工作力量,确保承担的工作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
健全机制,协同推进:
我市专门成立了市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与各区县、开发区和市级相关部门签订责任状,实行月度通报、季度预警、半年约谈、年度考核。发挥牵头作用,全面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联防联控。[page]
大气污染治理
实施
13个方面重点任务
推动四大结构调整——能源消费、城市供热、产业发展、交通运输等方面结构调整。
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全面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持续加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动燃煤热电企业关停,同时增加外调电量保证用电安全,新增用电量主要依靠区域内非石化能源发电和外来电满足,到2025年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27%。
城市供热结构调整,
加快优化集中供热结构,到2025年,热电机组采暖季热电比达到100%以上。加快垃圾焚烧发电供热改造,优化供热运营模式,加强清洁能源供应保障,加快推动“引热入西”(北线)长距离供热项目实施。大力发展清洁取暖方式,今年开始,新建居民住宅、商业综合体等必须使用清洁能源取暖。
产业发展结构调整,
强化源头管控,严格新开扩建涉气重点行业绩效评级限制条件,实施高排放企业关停和退城搬迁,2027年底前,绕城高速内(不含开发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达不到能效标杆和环保绩效A级(含绩效引领)企业退城搬迁。今年还将启动全市砖瓦窑企业关停退出工作。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
交通运输结构调整,
将推动重点行业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提升重点行业企业清洁运输货运比例,推进西安国际港“外集内配”公铁联运。
实施五大治理工程——散煤、集聚提升、车辆优化、扬尘治理、环保产业培育等治理工程。
散煤治理工程,
持续巩固清洁取暖成果,开展散煤治理评估,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加强煤质监管,并全面推动生物质综合利用。
集聚提升工程,
推进大企业高端化、高质量发展,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各区县、开发区结合实际制定“一园一策”整治提升方案,实施拉单挂账式管理,支持产业园区采用集中供暖设施或清洁能源,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车辆优化工程,
推进数字交通、智慧交通建设,城市交通拥堵路段加快推行“绿波带”建设。(“绿波带”就是在某一特定交通路线上,通过控制绿灯亮起的时间,确保当车辆以某一车速匀速行驶时,在每个路口都能正好遇到“绿灯”的现象。)建设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标杆城市,推进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建设,持续推进老旧车辆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推广清洁化渣土车和商混车,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控制区管控,推进重点企业门禁系统建设,加强在用机动车管理。
扬尘治理工程,
强化降尘量控制和道路积尘管理,强化工地扬尘管控和物料堆场扬尘管控。
环保产业培育工程,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生态环保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引导全市环保产业从污染末端治理向服务经济绿色改造转变。[page]
四大专项行动——工业企业深度治理、重污染天气应对、夏季臭氧应对、面源综合治理等行动。
工业企业深度治理行动,
推动垃圾焚烧企业提标改造,推进重点工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严把燃煤锅炉准入关口,推进产业园区集中喷涂(钣喷)中心建设。
重污染天气应对行动,
深入开展“创A升B减C清D”活动,推进未完成改造的涉气高耗能行业企业淘汰退出。
夏季臭氧应对行动,
推进印刷、玻璃、矿物棉、石灰、电石企业提标改造,强化涉活性炭VOCs(挥发性有机物)处理工艺治理,推进涉VOCs排放企业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和涉VOCs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加强油气回收监管,开展油品质量检查。
面源综合治理行动,
强力推进城乡增绿扩容,加强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管控,持续推动农业氨治理,加大餐饮油烟治理,强化露天焚烧管控,常态开展生物质禁燃监管,严控不文明祭扫。
知识科普时间:
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
大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不断增强。尤其在燃料燃烧、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影响大气组成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而这两者则对气候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首先考虑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工业化时期,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浓度均大幅增加。
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微小粒子——气溶胶。这些微小粒子影响了太阳辐射的反射与吸收,绝大部分微小粒子,比如硫酸盐和硝酸盐会反射阳光,从而冷却大气。但也有部分粒子,比如黑炭会吸收阳光,使大气变暖,部分抵消掉前一类粒子的冷却作用。总体而言,气溶胶粒子存在着冷却效应。
大气污染与气候的协同作用
大气污染除了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还与气候存在着彼此加强、相互影响的协同关系。一方面大气污染能够改变气候的发展平衡,另一方面被影响的气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气中的污染物扩散效果。
通过一个成云致雨的例子来解释协同作用:通常水蒸气在高空冷却后会形成云,过量的水蒸气往往不能自发形成云颗粒,而是冷凝在云凝结核或冰核的气溶胶颗粒上。污染排放会导致微小颗粒物气溶胶的增加,气溶胶作为云的凝结核,会导致污染地区云中液滴数浓度的增加。
假设云内凝结的水分不会由于气溶胶的增加而改变,由于云结核数量增加而水分没有增加,单个液滴的粒径数量就会减小,达不到降雨所需要的粒径大小,这就导致了污染地区云中降水效率的降低,使得雨水对于颗粒物污染物的冲刷效率降低,区域内污染物扩散效果减弱。
微小颗粒物的增加还延长了云的寿命,增加了云的数量,使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进一步增强,具有一定的冷却大气的作用,又进一步对气候产生了影响。[page]
原标题:《优良天数不少于275天!这一《行动方案》定下这些目标》
Copyright 2015-2022 上市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5 联系邮箱:29 13 23 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