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灵活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在内的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性是公开市场操作区别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突出特点。中央银行银行通过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影响货币总量和利率,可以熨平由于周期性或偶然性因素可能对金融体系流动性以及金融市场带来的剧烈波动。此外,还应采用各种方式拓展准备金工具的使用空间,应注重运用再贷款和再贴现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以及汇率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经济进展面临的总量和结构性问题不可能单靠货币政策解决,需要与其他政策相互配合来实现结构调整和优化。要继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拓宽民间资本投入渠道和领域,加快民营经济和服务业进展,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提升经济效率和内生增长动力。
三是不断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建立并加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成为总结金融危机教训、完善金融经营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经营管理制度框架”。人民银行结合宏观审慎理念和流动性经营管理的需要,对差别准备金制度作了进一步的规则化、明晰化,对金融机构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并作为一种支持、激励性工具加以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基于社会融资总量、银行信贷投放与社会经济紧要进展目标的偏离程度及具体金融机构对整个偏离的影响,同时考虑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和各机构的稳健状况及执行国家信贷政策状况等因素,以更有针对性地回收过多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合理、适度、平稳投放,优化信贷结构。
四是促进货币政策调控由数量型向价格型的演进。随着金融创新、金融电子化等不断推进,货币流通速度的不稳定以及由此引起的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是西方紧要国家近年来货币政策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工具转变的紧要原因之一。货币总量与物价、产出之间的相关性也逐渐减弱。未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的能力将不断提高,微观主体对价格的敏感性不断加强。与此同时,间接调控的市场基础将不断完善,货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将不断进展。与上述进展相一致,数量型调控手段应积极向价格型手段转变。为此,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利率市场化,发挥价格型工具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综合运用利率、汇率等工具,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五是稳步推进人民币走出去。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及人民币走出去,在促进企业贸易和投入便利化的同时,能有效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增强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缓解通胀压力。今后,应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允许境外(境内)机构使用人民币到境内(境外)实行贸易和投入,构建人民币资金顺畅的流入和流回渠道。现阶段跨境人民币业务应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的方针,按照稳妥有序、危机可控的原则推进,业务重点应该是经常项目和跨境直接投入,强调贸易真实性的审核,防范短期套利资金的大规模流动。
Copyright 2015-2022 上市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5 联系邮箱:29 13 23 6 @qq.com